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本地动态
镇海聚力打造宁波主城区北部中心“高地”


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唐斌权 摄)

  新年伊始,走进镇海新城,一幅现代都市和自然生态完美融合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宽阔整洁的望海南路串联起宁静的乡村和繁华闹市;庄市万科1902、新城吾悦广场两大商圈人头攒动,热闹非凡;6公里长的中官路“双创大街”,千余家创新企业、万余名创业人才,打造一座奇思妙想之城;拥有四大专业市场的骆驼古镇加紧史上最大规模的“除旧迎新”,而北部的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标国际一流,构建“绿色石化”未来……

  “十三五”以来,镇海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发展战略,按照“东集聚、南融合、西开发、北提升”要求,全面深入实施生态、创新、城市化和民生“四驱动”,实现环境、产业、功能、福祉“四提升”。

  当前,位于宁波主城区北部的镇海全面驶入发展“快车道”。根据宁波市发展战略,未来将形成以东部新城为中心的东西、南北两条发展轴线。东西轴线串联北仑和海曙,南北轴线串联鄞州(南部商务区)和镇海。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碇港、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桥头堡、沪杭甬大湾区科创平台和智能制造的承载地的镇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

  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面对新的征程,镇海区主动抢占发展机遇,强化以镇海新城为主要载体的北部中心发展空间,积极培育商务商贸、创业创新、石化技术咨询等综合功能,打造临港型生产性服务业总部基地,完善与宁波主城区的功能承接,打造集北部交通枢纽、双创中心、产业高地三位一体的宁波主城区北部中心。

  镇海新城 做强“内核”高台起飞

  作为宁波“中提升”核心区之一,“十三五”期间,镇海新城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2017年,镇海新城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楼宇企业集聚效应显现,交通银行、宁波银行等一批金融单位及省二建集团、腾日集团等企业总部相继入驻、落户。截至2017年10月底,新城核心区累计引进办公企业548家,完成招商面积21.58万平方米,注册资金27.73亿元,从业人员4129人,累计区域总营业收入30.8亿元,总税收3.58亿元。土地招商释放新潜能。2017年前10个月,共计成交8宗土地,累计土地收入约27.01亿元。其中,万科、启迪、东渡国际品牌房企竞相落户,凸显镇海新城的发展潜力和宜居氛围。

  2017年前10个月,新城服务业完成投资约116.4亿元,引进市外、省外内资14.8亿元,引进城市经济企业62家,500万元以上文创企业25家。

  镇海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还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营造创业创新和人才集聚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快重点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和发展动能,优化公共配套服务,提升城市品质。力争到2020年,商务楼宇入驻率超85%,破产停工项目全部投用,城市经济提速发展,努力建成一个城区总体布局合理、城市形象鲜明、商贸经济优势显现、生态人文环境优美的“中提升”典型示范区。

  双创大街 集群创新“弯道超车”

  围绕“港口强区、品质之城”的奋斗目标,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以“创新资源集聚、创业创新系统提升、产业集群创新、综合服务功能优化”四大工程为抓手,努力打造成为全市创新资源集聚高科技地标。

  当前,园区正以“一条大街、一个小镇、三个谷、三个中心、四个平台、一会一赛一奖”勾勒出加速奔跑的身影,孵化城市的未来。2017年春天,总建筑面积约17.5万平方米的宁波启迪科技园(一期)正式奠基,两年后,这里将形成以智能制造为主导,新材料环保、智能数字、文创教育为特色的“一主三特”格局,成为中官路双创大街的核心。同时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总规顺利落地,成功获评省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并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入选文化部文化产业双创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名单的平台,“北有中关村、南有中官路”的梦想正在加速变为现实。镇海i设计小镇累计完成有效投资3.11亿元,其中特色产业投资超过70%。全球创新设计大会和“奇思甬动”中国创客大赛成功举办,“中华设计奖”正式落户。

  2017年前10个月,园区新引进城市经济企业88家,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项目39个,新引进市外内资13.06亿元,实到外资2893.96万美元。宁波启迪科技园、盘福生物、中国网库、朗捷威智能装备等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协同创新平台推陈出新,启迪慧谷欧洲创新中心在荷兰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正式成立。太火鸟科技成功落户园区,铟立方未来实验室正式营业,腾讯产业云平台正式签约,为园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前三季度,园区企业实现总营业收入36.1亿元,税收1.98亿元。累计有5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48家企业在宁波股交中心挂牌。

  2018年,园区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建设,从载体建设、引资引智、产业培育、创业生态等方面提升园区发展质量,积极争创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确保镇海i设计小镇建设顺利通过省年度验收,成功申报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力争园区企业产值规模争取达到60亿元,真正成为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区域创新中心。

镇海新城。(唐斌权 摄)

  招贤引才 “新引擎”激发新能量

  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人才是产业升级第一资源,抢人才就是抢未来。

  2017年,国际知名质谱领军人物、美国西北太平洋实验室科学家唐科奇教授创业团队项目、“国千”人才朱晓明项目相继落户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当年,园区入选市“3315计划”创业(创新)个人3人、市领军拔尖人才2人、区实践基地项目1个,新引进区“海创”项目8个,新引进博士7人、硕士72人。

  高端筑巢,引得金凤来。近日,镇海区提出以“四类政策、六项工程、三个平台”为统领的“人才金港463计划”,全面整合升级各类政策,建立以市场为主体、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引进机制,形成产业、项目、市场元素共同集聚的高层次人才引领风向标,实施安家补助、政府特殊津贴等各类人才引进扶持政策。其中的“6”是“六项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实施“雄镇铁军”锻造、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重点产业人才引智、专业技术人才培育、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人才优先开发。

  目前,镇海区已建有各类国字号科技人才创业创新基地6家。通过科技创新平台,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5名,万人计划1名,自主申报入选浙江省千人计划3名,入选市“3315”个人4名。中官路双创大街和西电宁波研究院等几大平台基地,已成为全市高层次人才的集聚高地,产研融合结出丰硕成果。全区现有博士后工作站8家,三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5.62亿元,团队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26项、实用新型或外观专利495项,主持国家、省、市级项目32个。2017年,镇海区荣获2016年度科技创新综合评价列全省第五,宁波市第一。

  “招才纳贤,一直在路上”。根据规划,到2022年,镇海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2万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2000人,新增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00人,新增技能人才1万人;累计引进培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0名,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30名,宁波市“3315计划”专家40名;建成市级以上人才开发、创业孵化等平台载体150余家。一个人才“高地”在宁波主城区北部中心悄然崛起。

  “智造”引领 产城融合筑梦腾飞

  镇海是全市的制造业强区和全省重要能源基地,也是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重要战场。当前,镇海正奋力抢抓机遇,做强镇海制造,在打造全省智能经济强区中助推区域发展领跑领先。

  根据“中国制造2025”镇海行动计划,镇海着力构建“3+5”新型产业体系,即巩固提升绿色石化、装备制造、纺织服装3大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以工业设计创意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5大战略新兴产业。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镇海将深入实施智能化改造“511”工程、企业梯队培育“三领”工程、绿色制造工程,计划经过三年攻坚行动,实现全区5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100家工业企业实施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建设10家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力争培育10家领头企业、20家领军企业、20家领跑企业。

  根据统计,2017年前10个月,镇海区全社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29.8亿元,其中区属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60.5亿元,同比增11.1%,占区属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的66.6%。全区企业研发中心总数达222家,其中省市企业研究院6家,省级企业工程中心29家。全年技术市场技术交易总额7.2亿元,科技市场累计举办各类活动74场,发布科技成果284项,成交项目23项,金额2603万元。镇海新近跻身浙江省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6个县市区之一。

  眼下,土地“瓶颈”是困扰镇海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因素。全区土地开发强度已达48%,是宁波市平均水平的3倍。为保障宁波北部双创中心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发展,落实相应的产业孵化、中试基地,有专家建议进一步优化宁波市生态带范围,最终自东北向西南形成海洋(石化)经济区—产业过渡区—生态缓冲区—北部中心城市集聚区的空间功能布局。此外,大力构建“一带一路”宁波临港型生产性服务业总部基地。抢抓当下宁波创建国家“一带一路”综合示范区的机遇,进一步做强镇海保税物流中心,推进贸易港、物流港、智慧港“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在宁波北部中心加速崛起临港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促进新材料科技城贵驷片区与镇海区的产业融合,推进新材料、新能源项目在北部中心石化区、产业过渡带的落地和产业化发展,鼓励镇海区与新材料科技城相互融合发展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项目,打造宁波北部中心产业高地。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0